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 · 官方网站

主编播报

2015-10-15 admin
三部门发文联合打击走私冷冻肉品

        7月12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海关总署、公安部联合发布通告称,近期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会同海关总署、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部门对打击冻肉走私、维护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研究,联合部署打击走私冷冻肉品。
        一、为严厉打击冷冻肉品走私,防止未经检验检疫的冷冻肉品通过走私渠道进入国内市场危害公众健康,今年以来海关总署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部署开展打击冷冻肉品走私专项行动,对所有查获的走私冷冻肉品,海关均依法予以销毁。
        二、海关总署、公安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部署对走私冷冻肉品犯罪行为的调查,全力追查走私入境冷冻肉品的来源及销售去向。对查获的走私冷冻肉品,有关部门将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理,严禁不合格肉品流向“餐桌”。
        三、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要求所有冷冻仓库、肉食品经营企业、加工企业、餐饮企业严格依照有关法律规定,不得承储、购买、销售来源不明的冷冻肉品。
        四、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要求北京、天津、辽宁、上海、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行政区域内所有冷库进行排查,重点检查2014年以来承储冷冻肉品的来源、数量和销售去向。凡发现入出库数量与记录不符的,来源及销售去向不明的,编造、篡改相关记录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
        五、监管部门要支持媒体监督,媒体报道食品安全事件要切实做到真实、公正。
 
商务部加快构建全国统一追溯商品平台

         6月25日,在商务部举行的超市追溯体验活动启动仪式上,“E追溯”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次推出的综合追溯微信公众号,也是北京首次尝试商品电子追溯体系移动化,这意味着消费者可以更便捷、权威地获得商品追溯信息。 
         据悉,此次活动主要针对肉类和蔬菜类产品,并首先在北京市的家乐福和永辉超市等12家超市门店推广,消费者下载并进入“E追溯”微信公众号,用其中的“扫码查询”功能扫描蔬菜或肉类价签上的二维码,手机上便会显示商品的追溯码、来源地、品牌、零售环节等一系列信息。 
         商务部相关人士表示,下一步将扩大可扫码商品的种类和参与企业的数量,并努力在全国构建统一、标准、公开的平台。 
 
中小学生校服国家标准6月30日发布实施

        6月30日,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国家标准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中小学生校服产品的国家标准,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标准对产品的安全要求包括,甲醛、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含量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直接接触皮肤的B类要求,燃烧性能、附件锐利性、服装绳带和残留金属针等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标准对产品内在质量的要求较一般服装产品的要求更高,包括色牢度、起球、顶破强力(针织类)、断裂强力(机织类)、胀破强力(毛针织类)、接缝强力、接缝处纱线滑移、水洗尺寸变化率、水洗后扭曲率和水洗后外观等,其指标水平与现行儿童服装、学生服等标准的一等品指标相当。此外,技术要求中的面料纤维成分规定,直接接触皮肤产品的棉纤维含量不低于35%,以保证校服的舒适性。
        标准在产品外观质量要求方面进行了简化,将疵点划分为色差、布面疵点、对称部位尺寸差异、部件缺陷等,指标水平与现行儿童服装、学生服等标准的一等品甚至优等品指标相当。
        据悉,教育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等4部委还将联合出台校服相关管理文件,要求各地、各学校要严格执行该标准,确保校服质量,更好地保护中小学生健康安全。
 
5月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化妆品171批

         6月16日,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在其官网公布了今年5月进境不合格食品、化妆品信息,有171批产品在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时被发现不合格。其中,包括5批产自越南的绿豆饼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苯甲酸,两批产自荷兰的高达奶酪片超过保质期,3批来自韩国的冻鱼产品货证不符,4批比利时产的松露巧克力标签不合格等。造成这些进境食品、化妆品不合格的原因多达44项,其中,标签不合格、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菌落总数超标、           超过保质期、砷超标等较为普遍。
        据介绍,由于质检总局严格把关,这些不合格批次的食品、化妆品未在国内市场销售,目前都已依法做退货、销毁或改作他用处理。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5919658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