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 · 官方网站

队友 or 对手 认清化妆品的不良反应与功效宣称

2022-11-23

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用于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人体表面,以清洁、保护、美化、修饰为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国家按照风险程度对化妆品实行分类管理,将化妆品分为特殊化妆品和普通化妆品。特殊化妆品是指用于染发、烫发、祛斑美白、防晒、防脱发的化妆品以及宣称新功效的化妆品。国家对特殊化妆品实行注册管理,对普通化妆品实行备案管理。

 

特殊化妆品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后方可生产、进口。国产普通化妆品应当在上市销售前向备案人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进口普通化妆品应当在进口前向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判定化妆品可以根据其定义,从使用目的、方法及部位来分析。使用目的超出清洁、保护、美化和修饰,如减肥、抑菌等;使用方法超出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如口服、注射等;施用部位不是人体表面,如皮下等均不属于化妆品。

 

有时会有机构宣称,医疗美容也属于化妆。这就要消费者提高警惕、认真辨别了。化妆品是供大众消费者日常使用、涂抹到人体表面起到改善、防护、美化和修饰作用的产品,作用效果较为温和,符合化妆品相关法规规范要求,安全性较高,适合消费者日常使用。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和再塑。实施医疗美容项目必须由具有执业资格的人员,在相应的美容医疗机构或开设医疗美容科室的医疗机构中进行。医疗美容和日常使用的化妆品有本质不同,消费者一定要注意区别。

 

化妆品的不良反应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化妆品给消费者带来了美丽,但有一些消费者使用化妆品后,引起了皮肤瘙痒、红斑等症状,这是最常见的化妆品不良反应的表现。有的化妆品还可以导致皮肤色素的异常、毛发脱落、口唇炎症、指/趾甲畸形、引起或者加重粉刺等。

 

导致化妆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一是来自化妆品本身,产品配方可能含有酒精、香精或芳香的植物提取物等刺激皮肤的成分,或皮肤对配方中某种成分或成分组合过敏;二是化妆品使用者的个体差异,使用了不适合自身皮肤特性的产品,也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三是某些促渗物质或促渗技术的使用,使化妆品成分过度进入皮肤深层而加大了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四是使用违法产品所导致的不良反应。

 

使用化妆品过程中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任何安全问题时,应该第一时间停用产品,并立即清理掉皮肤上的残留物,避免对皮肤的进一步刺激。及时到专业的医院就诊,向医生征求意见,建议带上可疑的化妆品及完整包装,以便做皮肤斑贴试验等辅助检查,同时配合医生采集信息上报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

 

如何减少化妆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第一,要选择有合法渠道来源的化妆品,在美容美发机构使用化妆品也要问明产品来源,仔细察看产品标签和说明书,必要时可要求查看进货证明。购买产品时要注意索要发票和购物凭证,以备维权。

 

第二,要注意查看化妆品标签内容是否清楚、包装是否完好。标签中产品名称、全成分标注、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使用方法、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储存条件以及必要的安全警示等,都要标示清楚;进口化妆品应有中文标签。消费者应对化妆品功效有合理的预期,对标签中有明示或暗示具有医疗作用、具有夸大宣传或引人误解内容的化妆品应提高警惕,避免使用。

 

第三,要按照化妆品标识中规定的使用方法合理使用化妆品。如发生化妆品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如有必要及时到医院皮肤科就诊。就医时要携带近期所使用的化妆品及其包装,以帮助医生判断出现的症状是否与使用该化妆品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过敏体质、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化妆品应当更加注意产品选择。过敏性体质(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人群、过敏性皮肤病(湿疹、特应性皮炎、荨麻疹等)患者,在使用化妆品前应做皮肤测试。消费者清楚自身过敏原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查看化妆品标签全成分标注来识别产品是否含有自身过敏的成分,最大限度地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过敏的产品。

 

孕妇在选择化妆品时,除应考虑化妆品对自身的影响外,尤其要考虑腹中胎儿的健康。因此,要尽量选用成分简单的化妆品,减少不必要的化妆品使用,比如:染发、烫发、祛斑、香水、口红等产品的使用。

 

发生化妆品不良反应后,消费者可以与化妆品品牌方联系,告知其怀疑使用某一款产品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相关信息。消费者如果去作为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基地或者监测哨点的医疗机构就诊,可以通过该医疗机构报告不良反应。消费者也可以向当地的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或者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报告可能与使用化妆品有关的不良反应。

 

使用化妆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客观地讲,市场上绝大多数化妆品是安全的。在发生化妆品不良反应的人群中,绝大部分不良反应导致的损伤是轻微的,停止使用引起不良反应的化妆品后,绝大部分消费者的症状可以自愈。因此,消费者既要提高安全用妆意识,也要对安全用妆充满信心。

 

正确认识化妆品功效

与药物不同,化妆品只起到改善、防护、缓解、美化和修饰的作用,其作用都比较温和。作为消费者在选择化妆品时需理性,不对产品有超出化妆品范畴的功效期许,也不相信过于夸大的宣传。化妆品不是药品,不具有治疗皮肤疾病的功效,如果出现皮肤疾病,一定要及时就医。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命名规定》《化妆品命名指南》《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等文件,均禁止化妆品宣称中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的内容;夸大功能、虚假宣传、贬低同类产品或容易给消费者造成误解或者混淆的内容;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的内容;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禁止标注的内容,也不得标注虚假、夸大等违反国家相关法规的内容。

 

从化妆品定义出发,能识别出违法宣称、虚假夸大宣传的情况。化妆品的作用只有: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修饰几种情况,且作用温和,只能起到一些辅助作用。有些化妆品广告如“肌肤15倍透亮白皙,7天后奇迹般呈现亮白光采、迅速美白”,这些看着就让人心动的宣称,消费者应理性对待。

 

化妆品防腐与保存

化妆品中添加防腐剂是正常的。我们生存的环境是个充满微生物的世界,化妆品中的许多原料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物质,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微生物可大量生长繁殖;在化妆品生产过程中,如果设备、环境等清洗、消毒不彻底易产生微生物,造成化妆品的一次污染。我们在取用化妆品内容物时,有可能造成化妆品的二次污染。

 

为了避免化妆品在生产、储存及使用过程中发生腐败,一般需要在化妆品中添加防腐剂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确保其在使用期间不会因为微生物滋长而变质。防腐剂是用来抑制或防止化妆品中微生物生长繁殖,进而防止产品腐败的一类原料。防腐剂的种类繁多,为安全起见,世界上许多国家均对化妆品防腐剂使用作了相关规定。我国现行《技术规范》规定有51种(类)防腐剂可用于化妆品,并对化妆品准用防腐剂的用量使用范围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由于我国《技术规范》的防腐剂列表为肯定列表,使用化妆品防腐剂时只能选用防腐剂表中的防腐剂。

 

一些消费者“谈腐色变”,觉得只要不含防腐剂就是安全的、高品质的,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目前宣称不含防腐剂的化妆品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是产品中确实不含防腐剂,多限于一次性包装产品(如胶囊类产品)和基质本身不易长菌的产品(如唇膏、花露水、香水等)等。第二种是涉嫌炒作概念。这一类产品并不是没有使用防腐成分,而是添加了一些具有抑菌效果同时又不在《技术规范》准用防腐剂列表里而又具有防腐作用的成分,如戊二醇、辛甘醇等。含这一类防腐成分的产品并不一定比按照《技术规范》要求使用防腐剂的产品更安全。第三种是虚假宣传或误导消费者的产品,比如实际使用了防腐剂却宣称没使用,还有回避使用的防腐剂片面宣传没有使用的防腐剂等。

 

应该理性、科学地看待化妆品中存在的防腐剂,我国法规要求所有的化妆品上市前都需要进行毒理学测试或一定的风险评估,一般来说,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使用防腐剂的化妆品是安全的。

 

不过,化妆品的保存还是很关键的。一是忌光照:阳光或灯光直射处不宜存放化妆品。光线照射会造成化妆品水分蒸发,某些成分会失去效力,紫外线照射会使其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出现膏体干缩、油水分离等现象,影响了原有功效。

 

二是忌冷和热:冷冻会使化妆品发生冻裂现象,解冻后还会出现油水分离、稳定性变差。而过热的环境会对化妆品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缩短它的保质期。

 

三是忌潮湿:有些化妆品中含有蛋白质,受潮后容易发生霉变。如果包装使用的是铁盖玻璃瓶,受潮后铁盖容易生锈,腐蚀化妆品,使其变质。

 

四是忌污染:化妆品使用后一定要及时旋紧瓶盖,最好避免直接用手取用,或取用时注意手部卫生,如果一次取多了,也别再放回瓶中了,以免细菌等微生物侵入繁殖,从而引发皮肤问题。

 

化妆品宣称中禁止表达的词意或使用的词语示例

1.绝对化词意。如特效、全效、强效、奇效、高效、速效、神效、超强、全面、全方位、

最、第一、特技、换肤、去除皱纹等。

2.虚假性词意。如只添加部分天然产物成分的化妆品,但宣称产品“纯天然”的,属虚假性词意。

3.虚假夸大用语。夸大性词意。如“专业”可适用于在专业店或经专业培训人员使用的染发类、烫发类、指(趾)甲类等产品,但用于其他产品则属夸大性词意。

4.医疗术语。如处方、药房、药用、医疗、医治、免疫、靶向、排毒、脱敏、抗敏、防敏、杀菌、灭菌、防菌、抑菌、抗菌、除菌、消毒、生长因子、激素、荷尔蒙、抗生素以及适应症相关用语。

5.明示或暗示医疗作用和效果的词语。如补肾、补血、活血、除湿、排毒、解毒、调节内分泌、吸附 铅汞、祛寒、祛除雀斑、祛风、祛红、通脉、行气、益气、理气。

6.医学名人的姓名。如神农、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孙思邈、南丁格尔、白求恩。

7.产品的特性没有关联,消费者不易理解的词意。如解码、数码、智能、红外线。

8.超范围宣称产品用途的用语。如特殊用途化妆品宣称不得超出《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特殊用途化妆品含义的解释。非特殊用途化妆品不得宣称特殊用途化妆品作用。

 

常见化妆品不良反应有哪些

1│化妆品接触性皮炎

皮肤与化妆品接触后诱发的急慢性皮肤炎症反应,是化妆品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类型。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分为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和刺激性接触性皮炎。该病可有1~2周的潜伏期,也可以短期内出现皮损。病情轻重程度不等,轻者为接触部位出现红肿、丘疹、丘疱疹,破溃后可有糜烂、渗液、结痂,重者可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水疱甚至泛发全身。常自觉瘙痒、灼痛。

常见的致敏原包括防腐剂、香料香精、乳化剂、染发剂、防晒剂、抗氧化剂及抗菌剂等。

2│化妆品光感性皮炎

指化妆品中的光感物质在光照条件下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性改变。根据发病机理和发病情况不同可分为光毒反应和光变态反应。皮损主要发生在使用化妆品后的光照部位,形态多样,可出现红斑、水肿、丘疹、小水疱、渗出等,慢性皮损可呈现为浸润增厚、苔癣样变等,常伴瘙痒。

化妆品中的光感物质可见于防腐剂、染料、香料以及唇膏、口红中的荧光物质等成分,此外防晒产品中的遮光剂也能引起光感性皮炎。

3│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

指接触化妆品的局部或其邻近部位发生的慢性色素异常改变,或继发于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光感性皮炎等炎症反应。表现为青黑色不均匀的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斑,其中以色素沉着较为常见,常伴有面部皮肤过早老化现象。

4│化妆品痤疮

是指使用化妆品一段时间后发生在局部的痤疮样皮疹,一般表现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及 脓疱等,或使现有痤疮病情加重。停用可疑化 妆品后,痤疮样皮损可明显改善或消退。大多由于化妆品对毛囊口的机械堵塞引起,如不恰当使用粉底液、遮 瑕膏、磨 砂膏等产品。香膏剂、发膏剂等产品中的某些成分会 诱导化妆品痤疮。

5│化妆品毛发损害

是指应用染发剂、洗发护发剂、发乳、发胶、眉笔、睫毛膏等化妆品后引起发质的改变和断裂、分叉和脱色、质地变脆、失去光泽等,也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脱发。

6│化妆品甲损害

指长期应用化妆品引起的甲剥离、甲软化、甲变脆及甲周皮炎等,概括为甲板损伤和甲周围软组织损伤两部分。

甲用化妆品中的有机溶剂、合成树脂、有机染料和色素以及某些限用化合物,如丙酮、氢氧化钾、硝化纤维等,对指甲和皮肤有刺激性和致敏性,进而引起甲损害。

7│激素依赖性皮炎

由于长期外用含糖皮质激素的制剂,一旦停药导致原有皮肤病复发、加重,再次使用激素症状又会被控制,迫使患者反复使用糖皮质激素。皮损可表现为皮肤变薄、潮红伴毛细血管扩张,痤疮样皮炎,色素沉着,皮肤老化以及毛发增粗变长等。自觉有灼热、瘙痒、干燥、疼痛及紧绷感。

 

化妆品消费提示

根据肤质选择化妆品:选购化妆品前,消费者应该对自己肌肤和发质有一定了解,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才能更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化妆品。

选择正规途径购买:应到超市、百货商场等有合法营业执照的门店或正规电商平台购买化妆品。

查询产品注册备案信息: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 局网站或“化妆品监管”App查询化妆品的注册备案情况。

观察产品质量:看看是否有变色、油水分离或长霉斑等现象,闻一闻有没有变味。

查看成分标识:化妆品成分表所标识的成分名称按其在配方中含量由大到小进 行排序,即排位越靠前,表明这个成分在该化妆品的含量越高。

试用产品:取少量产品涂抹在耳朵后面或前臂屈侧处,确定没有刺激或过敏后才购买。

留存购买凭证:购买时索要发票或商场小票,并保留化妆品的包装留作维权时的证据。

 

部分化妆品的选购和使用建议

1│肤用化妆品

洁面类产品:理想的洁面产品应该具有较好的清洁力,能去除面部的多余油脂、灰尘等污垢,使用后皮肤水润、不紧绷,另外配方还应温和、无刺激。

护肤类产品:护肤类产品应选择易在皮肤上铺展和分散,且肤感润滑,使用后能保持一段时间湿润,无黏腻感的产品。消费者应根据皮肤的类型选择合适的产品,以达到更好的护肤效果。对于皮肤比较敏感的消费者,建议选择不含酒精、香精等,或者其含量较低的产品。

祛斑美白类产品:祛斑美白类产品在选购时除应注重其祛斑美白的功效,更应重视其使用的安全性。查看产品标签的内容是否完整规范,在我国,祛斑美白化妆品属于特殊化妆品,标签上必须要有特殊用妆品批准文号。同时,不要急于求成,不可轻信快速美白产品。

防晒类产品:防晒类产品在选购时最关心的就是产品的防晒效果,而判断防晒效果的标识有两个,一个是SPF值,另一个是PA等级。SPF值是日光防护系数,是对UVB(中波紫外线)防护效果的评定,与之对应的是PFA值,它反映的是产品对UVA(长波紫外线)的防御效果,通常用与其数值相对应的PA等级标识。在购买防晒类产品时应查看产品标签的内容是否完整规范,防晒化妆品在我国属于特殊化妆品,产品标签上必须要有特殊化妆品批准文号,并且标明防晒系数SPF值和PA防护等级。一般情况下,SPF值和PA防护等级越高,防晒效果越好,但可能刺激性也越大。所以,消费者应根据日光暴露情况选择适宜防护强度的防晒产品。使用防晒类产品应注意:1.涂抹时间:在出门前15-20分钟涂抹防晒产品,使其在出门时已经均匀紧密地附着于皮肤表面。2.涂抹量:涂抹防晒产品要保证足量,正常情况下,产品用量达到2mg/cm2时才能到标签上所标识的防晒程度,另外每隔2个小时重新涂抹一次。3.涂抹方法:涂抹防晒产品时应轻拍,不要来回揉搓,更不能用力按摩,以免产品中的粉末类防晒剂被深压入皮纹或毛孔中,造成毛孔堵塞、清洗困难。

面膜类产品:面膜是指涂或敷于人体皮肤表面,经一段时间揭离、擦洗或保留,起到集中护理或清洁作用的产品。面膜主要分为4大使用类型,包括敷贴型、即洗型、撕拉型和水凝胶型。敷贴型是一类传统型面膜,其材质不尽相同;撕拉型面膜在面部形成一层易于撕脱的膜,可起到封闭和直接黏附皮肤表面污物的作用;即洗型面膜可有多种功效,如保湿类、清洁类;水凝胶型面膜通常具备舒缓和保湿的作用。在选购面膜时应注意:(1)根据个人的需求及皮肤情况进行相应的选择。同时,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看清产品的批准文号、中文标识、说明书、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索要并保留购物票据。(2)使用前测试:在更换新的面膜前,建议先进行过敏性测试。取适量产品在前臂内侧涂抹,观察48-72小时,如皮肤出现红斑、皮疹、红肿等症状或感到瘙痒、刺痛、灼热等,则不适合使用。有反复过敏史的人群,建议观察测试2周。提前进行过敏性测试能有效避免化妆品皮炎的发生。(3)使用方法:除产品说明书标明可长时间使用外,使用面膜不宜过频过多,建议正常皮肤使用面膜的频率为每周2-3次,每次在面部停留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敏感性皮肤及屏障受损的皮肤应适当减少使用面膜的频率和时长。

2│美容用化妆品

面部彩妆类产品:粉底和遮瑕类产品应选择易于涂抹,容易在面部均匀分布,形成平滑的覆盖层,使用后感觉爽滑、无异物感的产品。同时,根据肌肤颜色深浅、白皙度、皮肤类型,选择更加适合的色号及保湿程度的产品,起到更为自然的修饰妆容的作用。

眼部彩妆类产品:眼部肌肤是人体皮肤最薄的部位,在选择眼部化妆品时更要注重安全、无刺激性。建议选择附着均与、质地适当、有一定的耐久性、卸妆容易的产品。

唇部彩妆类产品:唇部类产品在选购过程中安全性尤为重要,一定要从正规途径购买。唇膏类化妆品不仅要滋润、色泽鲜艳均匀,还要有较好的附着力、持久性,但又不至于很难卸妆。

 

同时,由于彩妆类产品含有色素、颜料及粉质原料等物质,附着在皮肤表面不易清洗,使用后要注意及时、彻底地清洁卸妆。如果卸妆不彻底,长时间残留在皮肤表面的化妆品会堵塞毛孔,影响皮肤正常的新陈代谢,甚至会引起痤疮、色素沉着等皮肤问题。卸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卸妆顺序:先卸眼部及唇部彩妆,然后是眉毛,最后是面部。2.卸妆手法:采用轻柔的方式,避免过度摩擦而伤害皮肤。3.清洁:使用卸妆类产品后,最好再用性质温和的洗面奶清洁一次,达到彻底的清洁效果。4.怎样才算卸干净:若卸妆10分钟后,面部皮肤无紧绷感,摸起来清爽不油腻,说明卸妆适度而干净,卸妆产品选择得当。

3│发用产品

洗护发类产品:洗发后应该经常对头发进行养护。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发质特点选择合适类型的产品,更有针对性地起到清洁、滋养等作用。

染发类产品:用于染发的化妆品在我国属于特殊化妆品,消费者在追求美的同时,更要注重产品的安全性。在选购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选购或在美发店使用染发产品时,应仔细审核产品标签是否完整规范,认准特殊化妆品批准文号。2.染发前进行手腕或耳后皮肤试验,确保无过敏反应后方可使用,如有过敏症状,最好更换其他类型的染发剂。必要时可到医院就诊。3.染发前最好不洗头,头发分泌的油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头皮,避免有害物质通过头皮渗入体内。4.涂抹染发产品时应佩戴手套,染完头发后,应将残留在手上及头发上的染发产品彻底清洗掉。5.染发过程中,尽量避免染发剂直接接触头皮,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6.染发次数不宜过多,一年最好不超过2次。

 

网购化妆品注意事项

 应选择到正规合法的网站购买化妆品。

 购买化妆品时,要仔细察看产品标签和产品资质证明,不购买标签信息不完整的化妆品。

 不要盲目轻信互联网广告和宣传,与市场价格相比明显过低的产品,要谨慎购买。

 要注意索要发票和保存电子购物凭证,核对内容并妥善保存。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化妆品按个人自用进境物品监管,未实施上市前注册或备案管理和上市后日常监管,需谨慎选购。

 

辨识化妆品质量

观颜色:化妆品原有颜色发生了改变,可能是由于微生物产生色素让化妆品变黄、变褐甚至变黑,也可能是化妆品中某些成分的变质产生颜色改变。

闻气味:化妆品产生气泡和怪味,是由于微生物的发酵,使化妆品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酸和气体。

看稀稠:化妆品变稀出水,是由于菌体里含有水解蛋白质和脂类的酶,使化妆品中的蛋白质和脂类分解,乳化程度受到破坏,导致变质,也可能是由于配方不稳定、物理稳定性不佳或贮藏条件不妥当等,导致的乳剂破裂,形成油水分离现象。

察表层:化妆品出现绿色、黄色、黑色等霉斑,是由于霉菌污染化妆品所导致的。

 

易混淆的产品

美容针:使用方法为注射,使用部位不是皮肤表面,不符合化妆品定义,不属于化妆品的管理范畴。

食用美容胶囊:使用方法为口服,使用部位不是皮肤表面,不符合化妆品定义,不属于化妆品的管理范畴。

花露水:若花露水使用目的为芳香、清凉等,则属于化妆品的管理范畴;若宣称杀菌、驱蚊等,则不属于化妆品的管理范畴。

其他产品:例如洗手液、精油等,若产品宣称超出化 妆品定义范畴,则不属于化妆品。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5919658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