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 · 官方网站

企业复工,如何避免聚集性疫情?

2020-03-03

疫情防控工作,现已进入最吃劲的关键阶段:

一方面,疫情形势出现了许多积极的变化,疫情拐点临近;但另一方面随着返工潮到来,此时却也是最为马虎不得的时候。

这场疫情还需要多久才能最终画上句号?我们的生活何时才能恢复往日常态?面对这些心底时常冒出的嘀咕,大多数人都没有明确的答案。

一些企业复工的时间也一再往后拖延,从2月3号到10号再到17号,有的甚至仍是未知数。许多企业家竟不知如何是好。

   疫情之下,企业复工与否都成两难

在这个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企业开工与否已成为横亘在企业家心头的一道忧思:

是选择复工,还是再观望一段时间,暂时继续搁置复工?两种选择都各自面临着难处。

若再不复工,企业还能撑多久是个未知数。疫情对经济短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能够直观感知的。

若用最简单粗暴的算法来估量:2019年我国GDP达99万亿元人民币,每日产值近2700亿元;停工一周,大约将会有1.8万亿的产值受到波及。

首当其冲的是消费领域。据恒大研究院估算,仅春节7天时间,电影、餐饮零售、旅游3大产业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了1万亿,占到2019年一季度GDP的4.6%。

不少餐饮企业曾直呼“上半年废了”。即便是上市餐饮企业现金流普遍也只能支撑3-6个月,更遑论中小企业了。

清华、北大联合调研的995家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情况的结果显示,34%的企业账上现金只能维持1个月,近9成企业最多维持3个月。

不开工,中国的中小微企业能撑多久?答案便是,多数可能撑不过3个月。

    在这些数字的背后,则是一家家具象微观的企业和一个又一个需要过平凡日子的普通人。

而一些有开工意愿的企业,则曾面临某些地方在防控疫情方面的“过度防控”,比如堵路、封路,阻断正常人流车流物流等简单化、极端化的防控措施。这种层层加码让企业更加难办。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己开工了,但物流还未完全恢复,则将面临“原料买不到、产品卖不出”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双重打击,产业链“乱了套”。

这样一来,反倒得不偿失。复工没有实质进展不说,还增加了员工被感染的风险。员工一旦被感染,则是企业最大的成本。

而那些能够顺利复工的企业,面临的困难也不少。其中,防护物资紧缺是许多企业反馈复产中面临的几个最大困难因素之一。企业复工后防疫的压力也比较大。

近段时间,几家企业相继出现了复工后员工聚集性疫情的情况:2月15日,广州一写字楼复工后,现无症状确诊病例;更早前浙江、重庆等地,企业复工后也出现了类似状况。

企业渴望开工,却又担心开工后潜在的感染风险。复工与否都已成两难,渐成一张相互拉锯的张力网。这道选择题该怎么做?

   复工防疫,该怎么做

在这局面下,不少企业选择了开工。

那么在复产复工后,又该如何最大程度地预防企业出现聚集性疫情呢?说一千、道一万,离不开最简单的4个字:严格开工。

虽然说得简单,但企业执行时却呈现出千差万别的效果。具体而言,以下这几点值得注意:

1. 企业要时刻掌握员工健康情况

复工之前,先对人员进行全面排查并登记建档,如休假期间旅游史、居住史、接触史等,严格遵守14天隔离期。

如果出现发热乏力等疑似症状不要带病上班,严防输入性疫情。部分企业鼓励湖北籍返乡员工在居住地休假,防止二次传染发生。

2. 个人防护牢记“三个不”

疫情之下,全国“严防死守”的政策和舆论造成了一种尴尬的“纳什均衡”,即便感染人数在快速下降、疫情运行态势明显好转。但只要疫情未完全解除、人口还在流动,则任何地区、任何企业、任何人谁都不敢、也不应该贸然摘下口罩。

所以员工在个人防护上,一定要牢记:

a. 不戴口罩不出门:尽量把裸露的皮肤,还有头发都藏起来,切断感染源,不要犯鼻子露在口罩外面的低级错误

b. 不触碰公共交通的任何地方:备好消毒纸巾,带好可以代替手指的物件,最好戴上手套,注意手部和眼部的防护,避免接触传播;

c. 不赶上下班高峰:与人流保持一定距离。

疫情期间,部分企业规定员工必须避开上班高峰(早上7点-10点),或者分成3个时间段上班;还有些企业则规定员工可以灵活延长或缩短上下班时间,实际有效工作时间达到8个小时以上即可。

而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酌情安排班车接送,减少与外界的接触,尽量保证员工公司和家“两点一线”。

3. 将消毒防疫变成一项常规动作

复工之前,落实好口罩、手套、红外体温计、酒精消毒液、废弃口罩收集桶等防疫物资的筹备。

每天开工前,企业的各个区域都必须进行消毒、杀菌和通风处理,增加酒精消毒液和消毒纸巾的放置地点,并且每一个小时对公共区域进行一次消毒,降低交叉感染的可能。

更关键的是,企业应该制定有效的事业继续计划,将风险防控延续成企业日常发展的常规动作,以便意外发生时能立即有条不紊地启动应急预案。

比如日本松下一定级别的高层干部,每人都会随身携带常备应急药,包括应对禽流感的预防药等。

4. 办公场所、餐厅内,该怎么做? 

a.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监测,测完额温测腕温,并全身消毒。禁止无口罩防护、体温异常的人员进入企业。

为了避免测温排队过长,物业可在门口处设置提示牌,并在地面上贴1米间隔线标识,隔开距离、以便管理。 

进入办公楼后,先到卫生间洗手消毒。

b.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近日气温仍然较低,通风时需注意保暖。

c.员工在座位上办公时,也要尽量佩戴好口罩。

d.准备好带盖子的水杯,或者自备矿泉水。

e.员工之间“无触点运营”:

减少员工之间的接触,是防疫的关键动作。疫情期间,为了防止被感染,部分企业禁止员工握手或者做出拥抱等举动。

在食堂取餐时,要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员工还应错时用餐、分餐进食,吃饭坐桌子斜对角。有条件的还可以一人一桌、隔板分餐,将桌子间距拉开到安全距离。

若是点外卖,尽量选择“无接触配送”。

5. 这几个地方要提高警惕

a.电梯

坐电梯最好错峰乘坐。电梯内可设置“九宫格站位”标识,每部电梯一次限乘9人。同时减少在电梯内使用手机、打电话或者谈笑的举动。

还可以在电梯间实施“动线分区管理”,通过设置不同颜色的标识牌,引导高、低区及走楼梯的人员分散排队。

b.卫生间

新冠病毒可通过“粪口传播”。上完卫生间,要盖上马桶盖再冲水,并用“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超过40秒。

c.中央空调

全空气系统的中央空调有传播病毒的可能性。工作场所一旦发现疫情或疑似病例,应该立即停用中央空调,只有经过消毒评估后才能再次使用。

6. 面对面会议,能少开就少开

尽量减少面对面开会,最好以电话会议为主。如果实在非得开会,建议每个人佩戴好口罩,隔开1米的距离,控制好会议时间。

同时在会议开始前和结束后,须对场地、家具进行消毒。参会者也需要洗手消毒。

7. 怎么谈客户?

a.促进不见面交易。

b.对于客户来访,一定要提前询问对方的流行病学史,比如是否曾去过疫区或接触过确诊、疑似患者等,同时限制在企业指定的活动区域内,尽量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进行交流。

c.出差怎么出?

疫情期间,若以日本企业的防范措施来看,出差的总体原则是“禁止前往疫区出差”,但具体应对方案由企业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有些企业则采取严格审批员工到疫区出差的措施。而一旦前往疫区出差,回来后必须在家隔离14天以上才能正式上班。

在家隔离期间,鼓励员工在家办公,每天测量体温。若出现身体不适,由公司预约医院,并报销医疗费用。

8. 做好应急预案

企业要做好最糟糕的打算:如果不小心出现了聚集性疫情,该怎么处理?提前准备好应急预案,一旦发生这种情况马上启动预案,确保安全、减少损失。

而这些措施要想真正落地,离不开一点:反复强调。养成一个好习惯至少需要21天时间。在这个疫情防控的关键节点上,企业可不能因为形势有所好转而放松警惕,更应打起十二分精神。

对于企业而言,在这种特殊情况面前,多挣点钱、还是少挣点钱已经不是第一位的了,别出问题才是对企业最大的保护。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5919658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