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 · 官方网站

数码家电——让净水器市场更纯净

2015-11-24 admin
让净水器市场更纯净

本刊记者 王海琳/文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净水器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未来6年中国净水器产量将保持45%的年复合增长率,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净水器生产基地。
       但是,由于净水器行业生产门槛低,市场上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加上一些企业在宣传上夸大产品功能,混淆概念,使消费者选择起来常常莫衷一是。
 
净水器生产门槛低
       当下市场上销售的家用净水器,按用途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只能安装于厨房,用于厨房水质过滤的;另一种是所谓的中央净水器,安装于室内总水阀处,所有用水都可以被过滤。
       家用净水器的品牌也很是繁多,除了沁园、安吉尔、格力等国内品牌,以及A.O史密斯、GE、3M等国外品牌外,更多的是一些中小品牌。这些品牌产品所采用的过滤技术五花八门,有PP棉、活性炭、反渗透膜、超滤膜等,还有的是多种技术的组合,产品售价则从每台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 
       据了解,目前净水器的生产门槛较低,厂商只需要获得原卫生部门的卫生批件就可以生产、销售净水器产品,因此,该领域企业多达数千家。而取得批件时进行的产品测试,主要是看产品能否保证不造成二次污染,对于净水效率、电气安全、结构安全等安全和性能则目前还缺少相应的规范要求。
       国家家用电器质检中心净水器性能研究与测试中心副主任王统帅表示,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无标生产及不用现行国家标准进行生产的净水器产品,有些企业在产品的电气安全及结构完整性等指标上基本不进行检测,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国家执法监管出新 
       净水器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净水器能否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一直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2014年,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会同相关技术机构,开展了行业调查。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净水器行业产品质量问题不容忽视,部分劣质产品不仅起不到净化水质的作用,甚至反而造成水的污染;个别产品铅、砷等重金属超标,长期使用可能造成人体神经性损伤等严重后果。
       如何才能长期有效地对净水器产品质量进行监管提升,切实整治行业产品质量两级分化的现象?执法司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13家企业被曝光。从2014年7月到11月,根据对举报线索的摸排,执法司组织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质检部门,对33家净水器生产企业开展了执法检查。检查发现,有13家企业的产品不符合QB/T4143-2010《家用和类似用途反渗透净水机》和QB/T4144-2010《家用和类似用途超滤净水机》标准规定的产品质量要求,其中主要的不合格项目包括浑浊度、耗氧量、肉眼可见物、铅、砷等。12月12日,此结果向社会发布。目前,质检总局已责成有关地方质检部门对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依法进行查处。
       推行标准自我声明制度。开展执法检查,曝光不合格产品仅仅是对净水器市场“净化”的第一步,执法司接着又开出了“承诺”这剂良方,即在净水器行业率先实践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制度。
      2014年12月12日,18家净水器骨干企业公开承诺:产品设计、制造标准达到或者高于QB/T 4143-2010《家用和类似用途超滤净水机》、QB/T 4144-2010《家用和类似用途反渗透净水机》、GB/T30307-2013《家用和类似用途水处理装置》的要求;反渗透净水机明示铅、铬(六价)、镉、砷、四氯化碳、三氯甲烷的净化效率;超滤净水机明示四氯化碳、三氯甲烷、耗氧量、浑浊度和微生物的净化效率;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承诺内容,自愿接受各执法部门及社会监督。 
       行政执法机制的一次创新。“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执法司信息处处长范春光介绍说,针对净水器产品生产企业众多的情况,有限的执法资源如果一味针对假劣产品生产企业去进行查处,那对整个行业的净化效果来说是微乎其微的。然而,如果把有限的执法资源投入到对有限的优质生产企业的监管中去,让优质企业保持住产品质量并且做得更好,不仅能带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还能真正地实现优胜劣汰。
       与以往执法的不同之处还在于,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制度排除了“行政许可”和“人为评定”这两个因素,通过让企业来承担应有的质量责任,消费者作为市场的主体来选择产品,让不合格产品自动退出市场,这对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将更为客观和公正。
       “敢于作出质量承诺的净水器企业,所要接受的将是更加严格的质量监督。”范春光说,“企业承诺所面向的是社会,是消费者,而执法人员所要做的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认真检查每一家企业是否真正履行承诺。”
       时时提供权威信息。在13种净水器产品被曝光、18家企业公开进行质量承诺后,很多消费者都对净水器市场的规范化充满了期待,作为市场消费的主体,消费者更为关注如何能够及时得知产品信息。范春光建议,消费者要做到逢买必查,在选购时,可以随时通过手机登录质检总局所指定的网站(中国质量新闻网),查询到哪些企业对产品质量作出了承诺,承诺之后执法部门是否检查过,结果是否合格。
       目前,质检总局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净水器产品质量执法打假“质检利剑”集中行动。此次行动从2014年12月12日开始,到今年3月底结束。要求各地质监局组织当地净水器生产企业开展向社会公开作出承诺活动,声明采用的产品标准;要求各地质监局对辖区内净水器生产企业全面开展执法检查,重点查产品内在质量,查企业向社会公开声明标准的执行情况。消费者可在质检总局公布的网址上,查询承诺企业名单及其执法检查结果。
       据悉,截至1月上旬,又有9家净水器企业参与了质量承诺,承诺企业已达27家。此次执法司通过企业承诺、执法检查与信息公开“三结合”的做法,支持了勇于承诺且诚实守信的企业,得到市场的认可,同时挤压了不敢承诺或不兑现承诺的企业产品的市场空间,为消费者营造了更为透明的市场环境。   
 
消费者受惠并点赞
       在国家采取新的执法监管方式促进净水器产品质量提升之后,记者陆续采访了许多不同年龄、身份和职业的消费者,发现大家对这种监管举措一致点赞。
       从事药品检验的殷女士从同事那里听说有13家净水器企业被曝光后,关注了此次净水器产品质量提升行动的相关报道,表达了对这一举措的赞同:“我觉得这样的执法形式很新鲜,企业作出质量承诺,政府部门严加监管,肯定能让产品质量得到快速的提升。”
       已经退休的魏教师在听记者介绍了关于净水器产品质量提升的内容后,忍不住拍手叫好:“不敢承诺的企业肯定是心虚,敢承诺的企业,政府不但不会放松管理,反而会更严,这样质量肯定就会上去了,对老百姓来说是好事。”
       曾在家电卖场做过净水器销售的赵小姐对净水器产品略有了解,她认为有了企业质量承诺、政府严加监管这种方式,对消费者来说选购变得简单了,对于生产企业来说,也不用一味地在宣传产品功能上大花心思,而是要去实实在在地夯实产品品质,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了。
       IT男杨先生刚工作不久,一直想给父母买一台净水器,因为对商家的一些功能宣传不太放心而迟迟没有购买,在看到关于净水器质量承诺的新闻后,马上通过网络查询到了承诺企业名单,选购了其中一台产品。
       全职妈妈秦女士的宝宝刚2岁,之前一直购买高价的进口纯净水用来给孩子冲奶粉、制作食品。“早想买个净水器了,但实在是产品太多了不好选,怕选不好弄巧成拙,现在只要上网就能查询到质量好的品牌,选起来就容易多了。”
       一直在外企从事新能源行业工作的刘先生也肯定这种新的执法监管方式:“有些企业刚开始生产产品时质量不错,等消费者都认可了,就开始唯利是图,把质量扔到了一边。这种新的监管方式,能让好的产品更好,从根本上保证了消费者的利益。”
       消费者除了点赞外,更希望的是这种执法监管的新方式也能在别的行业推展开来,让老百姓获得更多的实惠。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5919658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