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 · 官方网站

数码家电——智能家居

2015-10-29 admin
智能家居, 看上去很美

colin/文

 
       智能家居普及的最大障碍就是消费成本问题。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目前的家居环境完全可以保障和满足正常生活,如果需要大幅支出来构建智能化的家居环境,并不符合他们整体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
       近几年,智能手机的风潮进入中国,厂商期待复制这一成功,用智能“改造”其他传统,从而创造新的价值。智能电视、智能路由器等概念随之而生,与此同时,智能家居也重回公众视野。
       虽然智能家居的概念本质并没有升华,但随着硬件的升级换代,物联网概念的提出,以及互联网公司平台化思想的外延,使得市场再次被关注。市场研究机构Juniper预测,2017年国际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600亿美元。从2013年约80亿美元的增长速度来看,达到这一目标并不困难。同时,到2017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规模将达80亿元。
       基于这种前景,2014年,无论是传统家电厂商,还是互联网企业,纷纷提出基于自身背景特点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而一些新兴创业公司也提出了对这个市场的设想。
       从业者总是期望市场将会进一步打开,但纵观目前市场,智能家居似乎只是互联网技术大浪之下的一次潮起潮落。
    
都有标准等于没标准
       2014年,包括海尔、长虹、美的在内的众多国内家电企业均已宣布了智能家居相关策略和部署,其中差异化已十分明显:海尔在原有的U-home智能家居系统外,试图推出更为全面的解决方案;长虹期望将旗下黑白电共同融入家庭互联网大战略的意图;美的则旨在建立千万用户级的社区。
       然而,消费者不可能完全使用一个品牌的家电,不同品牌间的兼容性问题成为智能家电发展道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事实上,早在2004年,为解决智能家电的互联互通问题,创维、联想、海信等8家企业在相关部门支持下成立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2006年,美的、万和、格兰仕、松本、天乐等12家企业也一起加入。然而,时至今日,闪联的作用却是微乎其微。 
       一位家电业内人士提及闪联时认为,当初发起时是比较有前瞻性的,但目前基本只有联想一家在运作,“每个企业都渴望自己的体系成为标准,抢占制高点”。 
       据了解,就在不久前,闪联提出的6项国家标准获国标委立项通过,目前闪联主导和作为主要参与单位发布的国家标准已有8项。闪联秘书长张维华说,目前闪联的成员已经扩大到226家,包括韩国的三星和LG。 
       既然加入了闪联,为何不使用共同的标准,还各自推出自己的标准呢?家电行业观察员刘步尘认为,真正的原因在于这种标准属于非国家强制性标准,企业可以接受,也同样不可以不理会,而在部分企业之间,难免还存在“面和心不和”的问题:“老怕对方比自己做得好,互相提防,不会真心合作。”
        美的智能研究院工程师冯贤全表示,由于不同企业生产的工序和技术都有区别,若改标准,企业的设备设施可能要全部更换。 
       “都有标准其实是没有标准。”张维华坦承,目前局面还不统一,大家都在推出自己的标准,希望别人跟在自己后面,尤其是大型企业,根本不可能使用其他企业的标准。
 
应注重贴近消费者
       用户体验,在互联网界已经成为头条标准。但业内相关人士分析,智能家居市场目前在国内尚处于兴起阶段,很多厂商还停留在过去的传统思维里,只注重卖智能产品硬件层面,而轻视了消费者在终端对智能家居的生活体验。 换句话说,消费者对于智能家居的理解及对智能生活方式的认知将决定行业发展。
       据安尔发董事长邓新文介绍,我国的智能家居行业起步较晚,目前整体的市场呈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现状,一方面智能家居概念被众多厂商炒作得火热,而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智能家居的理解却被各种概念混淆,这使得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叫好不叫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国内智能家居行业整体的运营模式较为传统。他认为,智能家居产品不是要比拼“技术高端”,相反应该更加注重谁能够更加“平民化”。
       在巨头企业纷纷进入智能家居领域的同时,似乎也忽略了一个问题——体验与服务。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杨景指出,智能家居是为家庭提供安全、绿色、舒适的保障,而目前的发展现状却呈现为碎片化、低价值化。
       对此,杭州鸿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焕荣也有很深体会。他认为,做智能家居,一定要尊重用户的使用习惯,不能因为做了智能化,就把用户习惯改过来。他建议相关企业多从几个方面去考虑:第一,考虑使用者的习惯及期望;第二,不为控制而控制;第三,给用户带来的是方便,而不是麻烦;第四,技术是为产品服务的。
       另外,智能家居高昂的价格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时至今日,智能家居给人的感觉依然是,“看上去很美,但离我有点远。”归根结底,还是价格使然。目前,国际品牌的智能家居一般20万元起,国内品牌也在5万~15万元之间。
       对于用户来说,智能家居普及的最大障碍就是来自消费成本。对他们而言,目前的家居环境完全可以保障和满足正常生活,如果需要大幅支出去构建智能化的家居环境,并不符合国内消费者整体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所以说,再高端的产品也要接地气,智能家居要想进入千家万户,也是如此。
       面对当下火爆的智能家居,虽然前景很美,但如何落地以及何时能有实际的应用仍然是个未知数。在各自为战的背景下,面对标准的缺失和产业化的困难,智能家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5919658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