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 · 官方网站

控血糖该怎样吃水果

2017-03-31 admin
控血糖该怎样吃水果
专家支持: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都说吃水果有利健康,可不少人都有这样的困惑:水果都很甜,需要控制血糖的人能不能吃呢?本期特邀营养专家告诉你——
       水果的血糖反应都很高?
       其实与米饭馒头相比,大部分水果的血糖反应并没有那么高。同时,流行病学研究也没有发现适量吃完整个水果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所以只要吃的量合理,比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所推荐的平均每天200~350克,就不会妨碍控制餐后血糖。

       什么是低GI值水果和高GI值水果?
       GI是glycemicindex的缩写,指的是血糖指数,低GI值的水果很多,如草莓是40,苹果是36,桃子是28,柚子是25,李子是24,樱桃是22。
       GI值较高的水果有菠萝(GI值66)、西瓜(GI值72),它们算是水果GI值最高的一类。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有些人们认为非常甜的水果,其实GI值也比不上米饭和馒头,比如,葡萄、香蕉和芒果的GI值分别是43、52和55,米饭和馒头的GI值分别是83和88,所以,米饭和馒头的GI值更高。
       Qa吃水果只考虑GI值就可以?
       所谓GI值,是按同样50克可消化碳水化合物来比较的。在水果中来说,所谓可消化碳水化合物基本上就是说糖的含量。也就是说,这个指标不是按千克来计算的,如葡萄(GI值43)是高糖水果,而相同重量的去皮无核白葡萄中的糖,实际要比去皮猕猴桃(GI值52)中的糖高多了,GI值上看似是葡萄升血糖比较慢,但如果按50克葡萄肉和50克猕猴桃肉来比,却是葡萄的餐后血糖峰值比较大。
所以,吃水果不能只考虑GI值,还要考虑到吃进去多少糖。用GI值乘以糖含量,才是对水果血糖反应的正确评价方法。这个指标叫做“血糖负荷”(glycemicload,GL)。也就是说,在同样的GI值下,       选那些糖比较少的水果比较好;在同样的糖含量下,选那些GI值比较低的水果比较好。
       此外,只要不过敏,也没有胃肠不适,各种水果都能吃。但GI值高或糖分高的水果要控制数量,比如葡萄一次吃几粒,香蕉吃几片
       Qa除了糖的总含量,吃水果还要注意什么?
       因为GI值并不是绝对的,同一种水果,不同的品种,不同的成熟度,不同的含糖量,不同的成分,包括不同的食用方法,餐后血糖反应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虽然目前还没有相关的人体实验,但从理论分析来说,除了糖的总含量,还要从3个方面考虑。
 
       Tips
       吃水果3原则一是限制总量,二是少量多次,三是优先选择那些需要咀嚼的水果,略有酸度和微微含有涩味的水果。掌握基本原则最重要,不必过度拘泥于血糖指数表,因为它不可能穷尽水果所有的品种和栽培状况。
       此外,对于需要控制血糖的朋友,两餐之间吃少量糖分不高、需要咀嚼的水果(比如1个苹果、半个大桃等)做加餐是个好主意,既能避免当时血糖快速上升,又能避免发生下一餐前的低血糖。
果糖和蔗糖、葡萄糖比例的区别。
       所有的水果都含有这三种糖,只是比例不同。其中葡萄糖升高血糖速度最快,果糖升高血糖速度最慢。不过,仅仅这一个方面,不能决定血糖反应。比如说,西瓜果糖比例大,但是它的GI值很高,这个和西瓜咀嚼性差有关。

        咀嚼性和果胶含量(果胶多则消化慢)的区别。
       果胶含量丰富,则细胞壁较为坚韧,咀嚼性比较好。需要耐心咀嚼,意味着糖分被限制在植物细胞当中,不会很快释放出来;而且和液体食物相比,固体食物的胃排空速度也慢,那么就不容易快速升高血糖。比如苹果、梨和硬肉桃需要认真咀嚼才能咽下去,GI值都较低;而西瓜咀嚼性差,糖分很快就能被吸收,这或许是它GI值高的重要原因。按这个原理推断,多汁的水蜜桃GI值比硬肉桃高一些。
       酸度和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区别。
       多酚类物质如单宁、原花青素等涩味物质能抑制多种消化酶的活性,而酸度高有利于延缓餐后血糖反应。GI值测定也表明,一些单宁和花青素含量高的水果,如樱桃和草莓,还有略带酸涩味道的水果,如橙子和柚子等,血糖反应都比较低。如果一种水果既不酸也不涩,只有甜味,那么理论上来说,在同样糖分含量下,它的餐后血糖反应会比味道酸涩的高。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5919658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